近年来,珲春市不断完善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培养储备机制,打造“选”“培”“用”有机链条,激发少数民族人才发展活力。
开展“靶向式”精准引才。珲春市遴选出46个岗位,重点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、硕博士研究生等高素质紧缺人才。灵活运用微信、网站等媒体,精准对接各领域各层次重点人群,对少数民族博士、在读博士及特别优秀的硕士、学士实行“定点”沟通回引。5年来,累计引进优秀少数民族人才156人。
建立“滴灌式”育才机制。珲春市抓好“岗前+入职”培训双强化,遴选53名新入职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到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、重点部门、基层一线进行岗前锻炼。围绕知识眼界、身心健康、组织能力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,强化实际工作能力。抓好“补缺+挖潜”两核心,开展两届战略人才培训班,遴选85名少数民族人才骨干,采取工训结合方式,从政治理论、党性修养、经济市情、应用知识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。实施政治理论提升专题培训,遴选25名少数民族“985工程”本科生、硕博士研究生开展集中培训,通过理论研讨、参观考察、实践锻炼等方式,加快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成长。
实施“嵌入式”用才策略。珲春市结合平时考核、年度考核,摸清人才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,识别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少数民族青年人才。探索定向发展策略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线培训、“上挂+下派”双向挂职、“域内+域外”双向交流等渠道,遴选优秀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定向使用。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、无领导讨论、现场答题等方式掌握人才综合素质水平,对表现优异者提出合理化用才建议。
(珲春市民宗局 王宇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