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动态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地方动态
延边州文旅交“融”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
时间:2024-01-26 15:08:00来源:字号:[ ]

  延边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使旅游业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,成为增进“五个认同”的重要载体。

  一、文化“为根” 夯实“三交”根基

  从旧石器时代的“安图人”牙齿化石到兴城遗址、龙井柳庭洞遗址,再到珲春八连城遗址等,延边历年来的考古发现和遗址以“物”“史”互证,多维度提供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线索和脉络。

  延边州积极落实旅游促“三交”计划,把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纳入全域旅游创建的重要工作内容,规范导游解说词,培育企业管理者和导游、文博人员,组织民族文化交流研讨活动,举办“红石榴”杯射箭邀请赛、“朱德海杯”民族式摔跤比赛,开展“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彰显文物时代价值”专题培训,注重在历史文化展示中阐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共同体理念,在民俗文化展示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

  二、旅游“为媒” 共建“三交”桥梁

  在珲春市防川村体验“一眼望三国”,到和龙老克里湖感受冰雪世界,再到延大网红弹幕墙、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打卡拍照。近年来,延边州围绕打造吉林省东部旅游大环线重要节点目标规划,先后出台《关于促进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等一系列奖励政策,构建“旅游+”工作格局,依托丰富旅游资源,发挥网红城市带动作用,积极搭建各类平台,营造“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”的互嵌式社会环境,促进各民族在空间、文化、经济、社会、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。

  一是营造交流空间。举办“和龙市第十三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”“2023龙井‘延边之春’梨花节”“魅力延边·燃情敦化”2023延边露营旅游嘉年华等活动,开展传统体育表演、地方特色产品展示,融合民俗文化与自然之美,建立新的“城市会客厅”,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。二是加深示范效用。充分利用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、太兴村太兴红色小镇、延边博物馆等资源,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,探索打造“文化旅游+固边兴边+团结进步”特色模式,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民族融合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。三是加强开放共建。与携程集团签约战略协议,上线吉林省边境游专题,打造多条以边疆行为主题的旅行线路。与宁波共同启动延甬“城市1+1”文旅对口合作交流活动,携手推动两地文化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坚持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相结合,到青岛市等老牌旅游城市举办文旅资源推介会,广泛开展媒体交流合作,不断扩大延边知名度。

  三、文旅“融合” 共享“三交”成果

  延边州充分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,大力发展生态康养、休闲度假、乡村旅游等业态,加快建设城市消费新业态新模式,全域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持续完善,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,使旅游观光景区成为展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动平台。

  一是打造精品项目。精心打造《同心圆梦》《四季如歌》《红太阳照边疆》《金达莱音乐季》等一批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节目和剧目,支持举办文化主题节庆活动,切实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,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。实施“春雨工程”“阳光工程”“圆梦工程”,以新时代“金达莱红”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为品牌,升级优化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。二是打造精品工程。加快发展餐饮民宿、民俗文化、农耕体验等旅游消费场景,实施多民族聚居村寨旅游提升工程,重点打造一批“农文旅”融合镇村。利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,推出民俗游,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。三是规划精品路线。全州打造犇福生态牧场、光东朝鲜族民俗村等精品景点51个,打造22个“红色打卡地”、3条红色教育线路,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等民俗乡村旅游路线、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等边境乡村旅游路线共6大类18条。系统整合线路,实现优势互补,产生协同效应。

  

 
(责任编辑: )
[打印此页] [关闭窗口]   浏览

中国政府网

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

国家宗教事务局

中国民族宗教网

吉林省政府网

主办: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(宗教事务局) 网站标识码: 2200000023 吉ICP备2022008246号-1
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289号 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329号
邮政编码:130061 联系电话:0431_88904640 传真(fax):0431-889164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