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首页
当前位置:专题首页 > 新闻媒体报道

村民致富领头人—伊通县伊通镇建国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柱的故事

来源: 日期:2016-12-21 【 字体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报记者 李娜 实习生 范湘媛

建国村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,前些年,因为贫穷,建国村在当地远近闻名。如今,建国村摇身一变,由外债累累的穷村成了有170多万元存款的富裕村。谈起建国村的变化,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对一个人竖起大拇指。这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柱。

“这是哈密瓜,这是头一茬的台湾西瓜……”对建国村的300余座蔬菜大棚,孙国柱如数家珍。虽然已是70岁的老人,但孙国柱行事依然雷厉风行,是一个敢想敢干、脚踏实地的基层干部。建国村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的农业村,为了带领村民致富,孙国柱调整经济结构,带领农民搞特种花卉种植,打造绿色生产基地,搞米业深加工等项目,共征地125公顷。刚开始的时候,村民对他的做法并不理解。“农村人,你不种蔬菜、粮食,你却种花?这不是浪费吗?”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,孙国柱就用村上的机动地抵押担保,有的人还是不理解,他就拿出自家的地来做抵押。

“后来,大家亲眼看见了,种植的花卉不愁卖,一栋大棚花的价钱,3栋大棚的蔬菜都赶不上,大家也就跟着干起来了。”孙国柱说。经过数年的坚持,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建国村如雨后春笋建起来,建国村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村特点的特色植物产业、米业、养殖业、运输业、劳务输出、水田全程机械化等“六业并举”的产业格局。龙生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龙生说:“没有孙书记和村党支部的支持,我们合作社的150栋大棚是建不起来的,现在合作社保守算,一年450万元的纯利润是没问题的,现在老百姓不仅支持,而且积极性非常高。”

在孙国柱的带动下,建国村现有规模化少数民族米业加工厂6个,实现产值2.4亿元;新建牧业园区2个,有养殖大户86户,牧业产值实现3260万元;有花卉大棚38栋,实现产值45万元;建绿色农产品基地50公顷,建大棚47栋,种植无公害水稻,解决少数民族劳动力75人,人均收入1000元……2015年,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3.2779亿元,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344万元,工业总产值实现2.5亿元,第三产业总产值实现2080万元,牧业总产值实现3260万元,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实现1195万元。

“一户两户富不算富,全面富才叫富。”这是孙国柱为建国村定下的发展宗旨。建国村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,有7个自然屯,总人口2650人,是一个满族、回族、朝鲜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农业村,孙国柱树立了“无私奉献,共同富裕”的建国村精神,带领大家共同致富。今年60岁的郜亚凡是建国村二组农民,老两口常年有病,每年种地时,孙国柱都主动帮助她家解决种子、化肥的钱,公家解决不了的,孙国柱就自掏腰包帮助解决。郜亚凡说:“没有孙书记的帮忙,就没有我家今天的生活。”

在建国村,每个村民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。因病返贫的汉族村民李树学家里困难,而且他还没有劳动能力,孙国柱就组织村里帮扶队从种到收对他进行一条龙服务。“他就是我们村民的主心骨。”李树学说。在建国村,无论是大事小情,村民都得找孙国柱。

担任村支书十几年,为了带领村民致富,孙国柱跑断了腿,磨破了嘴。2014年,建国村还有贫困户40户,“当时计划是年底全部脱贫。”孙国柱说。有人也曾劝他,“这么大年纪了,还操这心、受这累干嘛?”孙国柱说:“想要让大家富起来,就得付出代价,咱作为共产党员,应该帮助百姓致富,你不带头,他们就没有积极性,搞不起来。”

孙国柱,一个平凡的名字,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。他是最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好书记,是省优秀共产党员,是全国优秀民族团结模范个人。多年来,孙国柱与建国村百姓一起,携手浇灌团结花,同心共筑中国梦。